水泥回转窑窑口圈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办法

加入时间:2025/10/13 16:38:08 浏览:0次

水泥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结圈的现象经常有,只要结圈就会影响窑内煅烧,影响产量、质量,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结圈的初期就给予解决花费的代价是最小的,否则会越来越难处理,影响会越来越大,甚至逼迫停窑。水泥窑内结圈一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窑口部分称为窑口圈或窑前圈,二是在熟料烧成带未端称为熟料圈或窑后圈,三是在窑后部约8-12倍窑直径的地方称为硫碱圈。三个部分的圈对窑的影响都很大,都影响窑的通风,但是它们产生的原因与处理的方法不一样,这里对窑前圈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 、窑前圈产生的位置:   

窑前圈产生的地方是在窑内烧成带的尾部与窑口之间,长度一般小于2米,可以很清楚的从工业监控电视上直接看到,在现场窑头罩观察门也能直接看到。窑口圈的厚度会特别不均匀,呈锯齿状,是一种比较好处理的情况,在三种圈中是最好处理的,但是如果不重视,处理不及时,也会很麻烦,时间越长,物料会越坚硬,越是不容易处理掉。   

窑前圈产生后的现象   

窑前圈产生后会出现窑头负压偏小,烟室负压增大,窑头与烟室的差压增加,窑尾烟室的氧含量下降。同时窑内物料相应的增加,同样情况下,窑平均电流增加,同时窑电流的波动幅度增加,这是因为窑前圈对物料有阻挡作用,提高了窑内物料的填充率,同时由于窑前圈不均匀,引起出料不均匀,窑电流波动也大。并且由于窑内通风面积减少,窑内的阻力增加,窑内的通风会减少,三次风的通风量将会增加,同样的情况下,三次风的压差会增大。篦冷机因为进入的物料量波动,篦下压力也会波动大,二次风温同样的波动大,熟料在篦冷机的冷却受到影响,篦冷机的操作调整频繁,有可能出现物料吹不透,也有可能出现吹穿的现象。熟料细粒不好,f-cao高或者产量上不来。   

  • 窑前圈产生的原因   

在正常煅烧条件下,物料温度为1350~1450℃,液相量约为24-28%,其粘度较大。如果二次风温低,或者煤质量、细度方面原因造成黑火头长,烧成带和冷却带的交界处存在着较大的温差,当熟料进入冷却带时,带有液相的高温熟料覆盖在温度较低的末端窑皮上,就会很快粘结、越粘越厚,最后形成前结圈,还有一种就是,热的熟料在窑口处与篦冷机二次风中夹带的熟料粉状物料一起粘结在窑口浇注料的位置,逐步形成前结圈。

所以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1、二次风温低且波动大。2、窑头燃烧器黑火头长。3、熟料结粒细小,在篦冷机吹起被二次风带入窑内。4、熟料的液相偏大。   

  • 窑前圈的解决措施   

处理措施:   

  1. 窑前圈处理措施最常见的是冷热交替法,基本所有生产管理人员都知道,也就是这样,有很多时候觉得问题不大,容易处理而没有及时处理,造成越来越严重,最后逼迫停窑。   
  2. 提高二次风温是关键,稳定篦冷机的操作,防止料层厚度波动太大,另外尽量寻找篦冷机篦速的中间数,不能发现压力下来就减篦速,发现压力升上去就加篦速,这样是严重滞后的,会越来越乱。   
  3. 燃烧器的调整是增加一些旋流风加快煤粉的燃烧,因为二次风温度低,增加轴流风有可能加长火焰长度,黑火头并不会缩短。同时煤粉细度可适当的磨细一些。   
  4. 窑产量可适当降一些,窑速加一点,在保证熟料质量的前提下,提升烧成带的温度,同时也把进入篦冷机的熟料温度提高一些,熟料的结粒更好一些,减少被二次风吹起重新回窑的情况。   
  5. 以上方法如果还不能扭转,那必须加大燃烧器的移动距离,甚至让黑火头全部退到窑头罩内,多退一些,多进一些,让结圈处的温差进一步加大。   
  6. 如果窑口圈处理几天后还不能见效,同时熟料有库存,不影响水泥的销售,建议停窑处理。针对产生的原因给予解决,例如购买一部分高热值、内水低的烟煤在下次生产时使用,直到窑运行正常。   
  • 、预防措施   
  1. 调整配料方案并稳定生料成分,提高煅烧操作水平。采用较高饱和比和较高硅率适当减少熔剂矿物的配料方案,对防止结圈有利。   
  2. 降低煤粉细度,加强风煤混合,消除不完全燃烧。经常清理燃烧器的头部,防止火焰分岔,燃烧器位置定期移动。   
  3. 篦冷机篦板检查维护好,出现间隙大或者磨损大的地方要进行调整或更换。根据实际情况在固定篦板上铺上20-50mm的鹅卵石,加强前端通风冷却效果,如果篦冷机篦板的倾斜角较大而又不改造的,可以在固定篦板末端焊上耐热钢板,减缓熟料流动速度,增加冷却效果。   

更多回转窑燃烧器技术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威环保”,或致电(微信同步):13849187223。

返回顶部